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程,到如今“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70余载风雨兼程中,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已然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政治优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对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挥好这一重要政治优势,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五年规划的政治优势,植根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一五”时期奠定工业化基础,到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党以五年为周期,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拆解为阶段性任务系统推进。在此过程中,党的领导始终贯穿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全过程,既保障了发展战略的历史延续性,又赋予其时代前瞻性,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彻底规避了西方多党制下政策反复、相互掣肘的治理难题,让国家发展始终在长期目标指引下稳步迈进。
五年规划的政治优势,彰显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各项政策举措要实实在在、富有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道出了五年规划的本质要求。从“十三五”规划聚焦精准脱贫、补齐民生短板,到“十四五”规划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作为重要任务,民生温度始终是规划的鲜明底色。在编制过程中,“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成为一贯传统。“十四五”规划编制首次通过互联网问计于民,从100多万条基层留言中梳理千余条建议;“十五五”规划编制强调“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让规划充分吸纳群众智慧。这种将国事与家事紧密相连的民主实践,使规划既立足国家大局,又贴合群众期盼,凝聚起全社会同心奋进的强大合力。
五年规划的政治优势,体现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五年规划正是发挥这一优势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五年计划集中资源推进重工业建设,奠定国家发展根基;新时代以来,依托规划统筹各方力量,在量子计算、深空探测等“卡脖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合肥量子产业世界领先。这种“全国一盘棋”的协同作战,既注重目标任务的系统性整体性,又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让有限资源转化为最大发展效能,成就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五年规划的政治优势,展现于规划体系的持续完善与法治的充分保障。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70余年的实践探索中,五年规划不断迭代升级,既保持战略连续性,又根据时代变化动态调整,实现了短期目标与长远愿景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规划逐步走向体系化、制度化、法治化,构建以国家五年规划为总纲的统一规划体系,强化实施监测评估,推进国家发展规划法立法进程,让规划实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成为将党的战略主张转化为发展实践的重要载体。
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将为国家发展擘画新的蓝图。继续用好五年规划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方向,以接续奋斗落实规划目标,我们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辑:梁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