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的需求丰富多彩,有一个多样化、多层次和不断提高的过程,物质需求是这样,文化需求也是这样。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为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的探索与实践。《求是》杂志2025年第16期刊发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文化惠民篇》,从七个方面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文化惠民的重要论述与实践探索。本期和您一起学习第四个方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涉及文化建设的规划布局、重大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政府投入、人才培育、科技支撑以及政府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投入是基础和关键,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浙江美术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踏勘选址、审定方案、参加奠基仪式,推动建成的国家重点美术馆。自开馆以来,浙江美术馆积极拓展公共美育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图为浙江美术馆外景。 浙江美术馆供图
21世纪初的浙江,基层文化资源相对匮乏,部分经济发达市(县)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欠发达市(县)文化设施建设总体上相对落后,文化设施中“有馆无舍”、“无馆无舍”或“两馆同舍”的现象仍然较多,全省乡镇(街道)文化设施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健全、不稳定。
对此,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积极协调,予以保障。2003年7月18日,他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上强调,“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投入……总的原则是,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但要调整投入结构和方式”。
同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明政府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强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为重点,使其不断增强活力。增加投入,就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捐助,增加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对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对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
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确保了浙江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中,政府投入只增不减,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体制机制更加灵活,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省财政用于文化建设的支出有了大幅增长。2005年,浙江文化建设投入总额与“九五”期间5年文化建设投入总量基本持平。
更多内容,详见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文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文化惠民篇》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