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自由王国”,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探索人类解放学说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命题,指的是人类在熟练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将超越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盲目力量的支配,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历史观和人学意蕴。深刻把握“自由王国”的思想内涵及实践要求,对于我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历史使命,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自由王国”意味着规律“被人们熟练地运用”
规律是蕴藏在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客观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更不能被消灭。人们未认识规律时,规律就以外在的必然性支配人,人的活动就是盲目的、被动的。相反,如果人们能充分认识规律并能够有计划地让规律为人的目的服务,人的活动就是自觉的、主动的。恩格斯指出,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自然界有其规律,人类社会亦有其规律。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完全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后者产生于人的活动,其作用的发挥及其历史必然性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反过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不能违反社会规律,否则就会遭到惩罚。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才能在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实现自觉、掌握主动。建立自由王国,就是让原本生成于人的活动的社会规律“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实现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为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指明了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获得更大提升。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对相应规律的认识和应用因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探索,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探索和利用相应的规律也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的指导,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有效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规律、人民民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民生发展和社会建设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科学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办法,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自由王国”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换,是物质生产发展推动社会形态演进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因此,人类社会要实现进步,就离不开对物质生产的有效推动和合理控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局限于利用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消费的东西,人的生产活动明显受到土地等自然环境因素强制性支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开始突破地域性限制,但由于资本力量裹挟了整个社会生产,人的活动被异化为资本增殖的工具,人的存在跌入经济必然性更为深层的控制之中。资本主义的存在并不是永恒的,“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内部,产生出一些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它们同时又是炸毁这个社会的地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自由王国“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自由王国建立于物质生产的彼岸,但并不等于完全脱离物质生产,相反,它需要以更加发达、更加科学的物质生产为支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社会生产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资本增殖而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已经摆脱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支配。因此,如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形态向更高阶段迈进,就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为此,必须着眼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探索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形式,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本健康有序发展;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成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物质生产的“此岸”向“彼岸”过渡。
“自由王国”就是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自由王国”是认识论和历史观概念,同时也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存在状态,也是“自由王国”的题中之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支配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劳动将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分工不再是孤立片面的强制性分工,而是服务于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财富不再以人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是以人的自由时间为尺度。由此,人的物质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将被更好满足,人的素质和个性将获得全面提升,人的社会关系将更加和谐文明,人将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主人、社会的自觉的主人以及人自身的主人,人类历史也将摆脱“史前”状态从而开启“真正的”人类历史阶段。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也是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正如恩格斯所言,社会主义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其关键就在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贯通起来,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担当。新征程上,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培育时代新人;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活力和促进公平正义,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能力提升、价值实现和人生出彩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从而迈出挺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自由王国”的坚实步伐。
(作者:董彪,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