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求是网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5-03-26 18:35:30

  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都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出了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把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循环系统,国民经济循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的循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的资本循环,揭示了国民经济循环的运行规律。从经济实践来看,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正是通过这无数次的往复循环过程,经济稳定运行和长期增长才得以实现。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打通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卡点堵点,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一穷二白、百业待兴的经济状况,我国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构建起基础的经济循环体系,为长期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持续破除制约商品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有效融入全球经济循环过程中快速提升经济实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从战略上对经济发展思路进行调整,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这些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外各种复杂严峻环境下,我们始终保持经济循环总体畅通,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增强,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有力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国民经济循环的规模、质量、效率、动力和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要求进一步增加国民经济循环的流量规模和速度,增强循环的韧性,确保循环畅通;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要求进一步改善国民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循环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必须着力打通目前存在的消费不振等制约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卡点堵点,引导国内外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详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文章《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策划:郭斐然 审核:王兆斌 监制:牛京辉)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张盼 审核 - 王兆斌